第326章 裴书的过去-《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第(3/3)页

    “同类相杀不算是我们训练里恶心人的,起码这个本事真的在墙外帮了我。”

    祝宁猜测他杀过不少队友,在墙内杀同窗,在墙外为了活下去曾经做了一些极端选择。

    裴书说到这儿,偏下了头,笑着问:“你知道训狗吗?就是摇一下铃铛就有反应的那种。”

    裴书的表情在祝宁眼里特别惨,他继续说:“调查员第一目标,保留信息。养育营为了达到这一点,几乎是不择手段。”

    最初手段相比较温和,类似于精神污染,不断进行信息重复。

    做选择题,书面考试,只要出现“保留信息”这四个字选他就行,开放题,那就真情实感写小作文,抒发保留信息的重要性,可以不要命,但一定要有信息。

    久而久之,你看到这四个字就会跟“标准答案”挂钩,它入侵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你都控制不住就想去选它。

    这很像某种思维烙印,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把这个念头植入了。

    等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就是模拟考试,将你投放进污染区,镜头背后是考核官的眼睛。

    必须带出信息才算赢,能够用命换信息的,算是优等生。

    如果不带着信息,哪怕到了出口,考核官也不会放你出来,你会死在里面。

    更高级别的训练更加私人订制,无数次模拟,队友和信息选什么?选信息。

    老师和信息选什么?选信息。

    爱人和信息选什么?选信息。

    一次次重复,直到判断你合格,就算放你出墙,你也会像条狗一样出去找到信息,再叼回来。

    这个过程最痛苦的一点在于,人是利己动物,所有本能都应该是利己的,但你偏偏要学会将信息视为生命最高点。

    所以调查员大多数都很难有任何亲密关系,至亲好友,生死之恋,这些想不都不要想。

    大家都有心理阴影了,有的人极端点看见异性或者别人碰自己就想吐。

    所以鲍瑞明当时派遣一支调查队出去,他们会拼死保护一颗毫无价值的藤壶,哪怕他们知道没意义,但已经无法反抗惯性。

    联邦只想要培育工具人,你最好就不要有个人思想,自由思想是有害的,但人不是工具,起码裴书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关于自我的极限拉扯。

    每一天都像是受刑,没有一刻是轻松的。

    但裴书已经是预备调查员了,他们这类人,好像被诅咒了一样,死也只能死在墙外。

    老赵非常厌恶调查员的培训方式,最后也是当了后勤兵,没离开过这一行。

    他们的思维已经被改变,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过日子,裴书去给陆鸢当老师的那段经历,跟做梦一样,每天只处理一些琐事儿,没什么危险,晚上往那儿一躺,你知道自己不是墙内人,你总要再出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