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之道3-《大唐潜龙》


    第(3/3)页

    李药师神色稍缓,说道:“如今粮秣尚在集结。你二人可趁此时机,列举图取吐谷浑之策略,让我过目。”

    他二人躬身领命。

    待李药师将他二人所拟的策略,加上自己的评注整理妥善,拄着灵寿杖入宫陛见之时,已是贞观九年正月。

    侯君集、李道宗的表策,无论是否躬亲书就,皆是工笔正楷。

    而李药师所加的评注,竟是二王行草!

    五百数十年后,陆游有〈观大散关图有感〉诗。

    李世民如若读过其诗,御览此奏或将慨叹:“『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斯之谓也!”

    何其可叹!陆游赋诗当下,心中满怀的歆羡与憧憬,却正是“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李世民虽然不曾读过后世的诗作,然他御览李药师此奏,专注的却正是那笔神彩攸焕、正奇浑成的行草。

    一时阅毕,叹道:“吾兄此书,足可换鹅!”

    李药师自然赶紧谦谢,连称“不敢”。

    李世民则正色说道:“当年戡平萧铣,诸将皆欲掠取萧梁贵臣之家,以赏士卒,惟有吾兄力主不可。

    只因早在《图萧铣十策》中,吾兄便已论及:『我军一旦取下萧梁,今日萧铣之臣民,即是我大唐之臣民。』

    江汉之大,可说因此尽皆俯首。

    古人有言:『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吾兄当之无愧!”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出于《史记.司马穰苴传》。

    荡平突厥之后,李药师曾遭皇帝以“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责让。

    其后李世民虽然曾说“前此之事,朕意已有所悟”,但是这次,却是天子首度提及“惟有吾兄力主不可掠取萧梁”等往事。

    不过李药师心底非常清楚,皇帝此时提及此事,另有其意,于是谦谢之后,侃侃言道:

    “陛下,当年汉光武平定赤眉,随即入其营中缓辔徐行。『推心置腹』的美称,由此流芳后世。这岂是欠缺思虑之所为?而是因为先已料知,人情本非为恶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