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要想富,先修路-《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长公主,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呀。哎呀,真是太聪明了。”一个老臣忍不住表扬起杜锦宁来。
赵晤看着杜锦宁的目光全是欣赏,心里再一次感激上苍给他降下了一个杜锦宁。
他问道:“水稻还有几天能收割完?什么时候能知道产量多少?”
大家听得眼睛都亮了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杜锦宁道,“现在放开路引,繁荣经济,最大的桎梏就是交通。路不好走,有再丰富的物产也运不出去。比如某地有铁矿,交通不便就无法开采,即便开采也运不出来;南方庄户人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水果,因交通不便无法运到北方,直接烂在当地,北方却无水果可吃。此类种种,不一而足。”
还有第四?这小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呀。修路这种大事,别人都愁的不行。到了杜锦宁这里,一二三四,方法似乎多的用不完。
几个老人精顿时明白了赵晤的意思。
大宋版图甚大,每年里总有些地方不是水涝就是干旱,朝庭的赈灾粮食与银两拨出去不少,这部分粮食和银两消耗了就消耗了,除了救灾民,没有任何建树。
大家的眼睛“叮”地一声又亮了。
“这个办法好。”洪华忠道。
“呃。”杜锦宁无语,“我想到的大概就这些了。锦宁这点小聪明,在皇上和各位大人面前完全不够看。皇上和大人们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法子,大家积思广益,想来修路并不困难。再者,修路并不需要全国同一时间铺开,完全可以每年修一部分,有先有后,可大可小,依收益而定。这样就不会给陈大人造成困扰。”
陈大人道:“公主体恤陈某,陈某必力挺公主。”
说着,他朝老臣那边看了一眼。
陈大人就站在齐伯昆身边。他是户部尚书,专管钱袋子的。故而杜锦宁有此一说。
可如果以工代赈,粮食与银两消耗了,路却建起来了;不光修路,还可以修农田水利。既救了灾民的命,又等于是拿那部分粮食和银两请人修路建水利,一举两得。
杜锦宁不慌不忙:“所以我现在才说这话啊。现在经济繁荣,货物交易频繁,高产水稻再一推广,亩产上去,税收是往年的数倍,可取一定数额作修路之用;再者,现在有了新航线,出一次海,收益颇丰,这份收益,亦可抽取一部分用来修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