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天边的云絮被染成了橘红色。 踩着二八大杠的谢中铭穿过树影,回到了谢家的二层小院,此时父亲谢江已经比他早一步回来了。 他进了堂屋,拿起搪瓷杯倒了一杯水,灶房里传来黄桂兰和乔星月的声音,却不见江春燕和邓盈盈的身影。 喝了一口水后,谢中铭见谢江蹲灶房门口帮忙削土豆,他走过去问,“爸,江姨和邓盈盈不在?” “听你妈说,是去相亲去了。” “谁相亲?” “还能有谁,你江姨。” 这个江春燕,邓叔死后不到半个年便改嫁去昆城,现在又怕下乡改造和二婚丈夫离了婚,离婚还不到一个月就去相亲?就这么耐不住寂寞? “爸,江永强果真在老家犯过事。” 他把江永强老家犯的事告诉了谢江,谢江削着土豆的动作停下来,“啥,精神失常的母女江永强也下得去手,那孩子才十一岁?” “幸好乔同志胆子大,又会扎针。”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爸,放心,这回肯定让江永强吃枪子。” 因为乔星月在玉米地里受了些皮外伤,黄桂兰心疼她,硬是没让她做饭,只准她在灶膛前烧着火,两人同时听到谢中铭和谢江的对话,乔星月倒是不意外,黄桂兰却是又悔又恼,“老谢,咱当初就不该帮江春燕的忙,更不该把这个江永强介绍到后勤部当后勤兵。” 她赶紧问,“中铭,江永强吃枪子的事,确定了吗?” 谢中铭应了一声,“八九不离十。” 闻言,黄桂兰停下在灶台上翻炒着西红柿的动作,“唉,这江永强吃枪子的事要是传到你江姨耳朵里,不知道她又要闹出多大的动静,到时候又要指责我们谢家忘恩负义。” …… 第二天,天刚刚亮。 茶店村的曾秀珠和刘大柱母子俩,背着一筐红苕走在通往军区家属院的砂石路上。 两母子坐了一夜的火车,从昆城辗转来到锦城军区。 眼看着就要到了,两母子异常兴奋。 “大柱,红苕背得重不重,妈帮你背一会儿?”曾秀珠想替儿子刘大柱背一会儿。 “没事,妈,我背得动。”刘大柱一身力气,擦擦汗又说,“妈,你说胖丫都失踪这么久了,胖丫男人还会借我们钱吗?” “他敢不借。”曾秀珠信誓旦旦,“我好好的一个黄花大闺女嫁给他,连这点钱都不借,那我就倒在地上哭给他看。到时候家属院的人围观起来,你一句我一句,他们谢家要面子,肯定借钱的。” 刘大柱抓着肩上的两条背筐绳,往前走,“那就多借点,等我娶完媳妇,留点钱过日子。” 说着,两母子来到家属院的大门前,后勤部的门卫员将二人拦下来,“二位,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军区家属院不能随便进的。” “我来找我女婿。”曾秀珠想到自己的女婿在部队里当排长,不由挺直腰杆来,那叫一个牛逼哄哄,“我女婿在你们这里当排长,还不快给我开门。” 门卫员还是没有给曾秀珠和刘大柱开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