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算力的释放:模型的进化-《造个系统做金融》


    第(2/3)页

    他立即调取输出结果。模型对近期市场趋势的判断清晰呈现:波动加剧,资金活跃度上升,政策信号密集释放。一条加粗红线标注出关键节点——“5月19日前后,存在显著上涨概率”。

    他放大该区间数据,发现模型不仅捕捉到了成交量异动,还识别出多只蓝筹股同步出现买入信号。这不是简单的历史拟合,而是基于多个维度变量的综合推演。

    他决定做一次回测验证。

    输入1998年5月1日至15日的全部市场数据,启动独立测试任务。这一次,他手动锁定了外部变量干扰,仅保留基本面与交易行为参数。四十分钟后,结果返回。

    屏幕上,一个红色标记赫然浮现:“政策利好窗口期:5月19日前后,上证指数涨幅≥5%”。

    他盯着这行字,眉头微蹙。这个结论太精确了,几乎像是预知未来。他怀疑是否因训练集包含后续数据导致泄露,或是权重分配过度倾斜某一变量。

    他清空缓存,换用另一组独立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测试。每次调整初始参数,避免路径依赖。三次结果高度一致,关键节点均指向5月19日。

    模型稳定性成立。

    他调出变量贡献度分析图,发现影响判断的主要因素并非单一指标,而是财政支出增速、国债发行节奏与券商净买入量的协同变化。这三者在过去两周内同时出现拐点,被模型识别为“复合型政策驱动信号”。

    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落。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是林悦。

    他接通,声音很轻:“喂。”

    “你预测的‘5·19行情’,真的会发生吗?”她的语气不像在质疑,更像是在确认某种预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