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血洗河阴 伏尸百万-《乱世哩》


    第(2/3)页

    自古以来,每一场的战役能够取得成功,无非是出师有名,凭借着写个恰当的理由,这样才能拉拢人心,还没有出师,就先扬名让百姓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之前为了协助明帝夺回政权,他凭借皇帝的书信直捣黄龙绝不是难事,可现在皇帝已经被鸠杀,出师便成了难事。

    “主公,在为何事烦恼”慕容邵宗一身儒士的妆扮,头戴纶巾手持羽毛扇站在众多武将中间,深知尔朱荣心思的他如无其事的问着。

    “起兵之事已然泄露,明帝已逝,恐怕现在的局势对我们很是不利,这可如何是好”尔朱仲远略带叹气的说着。说到起兵,尔朱家族中,最积极最先响应的也莫过于尔朱仲远了。

    都说无利不起早,这一句话用到尔朱仲远身上最贴切不过,他生性残暴,聚财潋妻可谓无恶不作。接济尔朱荣,无非是想可以在这次战役中趁机敛财,顺便还可以名利双收,可眼下还未出师,皇帝就已经死了,最愁气的莫过于想要占便宜的尔朱仲远。

    “这一点,将军不用愁”说着,只见慕容邵宗略带从容的回答。

    “怎么跟个姑娘一样,磨磨唧唧的,实在不行,我们就打进宫去,活捉了那老妖婆,到时候皇帝这个位置,不是还有叔父的吗?”见他们一个个胆战心惊的样子,瞻前顾后,这让脾气火爆的尔朱兆很是恼火。

    “万仁(尔朱兆),还不快快退下”尔朱荣一声呵斥,一说到皇帝要换主,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被外人知道了,在拿去说事,这对于尔朱家,十分的不利。

    “叔父,堂侄句句发自肺腑,皇帝这个位置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也是必然,还请叔父顺应天意”尔朱兆请命的单膝跪地,双手紧紧的抱拳相握。

    尔朱荣环视了一周,虽说尔朱荣的意图还没有完全的表露出来,可尔朱兆,万仁向来最的尔朱荣的喜爱,这一点在坐的将领都心知肚明“下去”见大家都支持出兵,可要是提到尔朱荣称帝,在坐的宗族将领支持的也少之又少。尔朱荣心里大概已经有了想法。

    “叔父”尔朱兆愤愤不平的望着尔朱荣。

    “拖下去,打十军棍,出兵在即,万仁扰乱军心,十军棍予以警告。我尔朱荣此次出兵,实则为保卫北魏朝廷,与个人利益无关,如若谁还有二心,定不饶恕”说着,尔朱荣将令一挥,正打算要处决尔朱兆时,只见在一旁的慕容邵宗走了出来。

    “主公且慢,骠骑将军(尔朱兆)也是为了大局着想,何况兵变一事,洛阳那边已然知晓,想必也定有防备,如若此时我们还按兵不动,恐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了。”

    慕容邵宗虽说言辞简短,可句句都说中了在场的所有人的心里,先不管这些将领心中是怎么想的,但支持尔朱荣称帝进兵的人不在少数。

    “唉!”尔朱荣一声长叹“可惜,君王以死。此刻出兵,虽说自保,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很难笼络军心,引的四方诸侯不服”

    正当大家都在愁恼如何借机出兵时,一封洛阳的来信,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切。洛阳城内,局势动荡,人心惶惶,胡太后鸠杀明帝,立明帝女元姑娘为帝,短短的,也只是维持了三天的和平。

    不知是谁泄露了底将元姑娘的身份大白于天下,百姓纷纷斥责果断专权的胡太后,引的民怨四起,朝内百官更是如此,在内外的压迫下,胡太后不得不罢黜元姑娘,在王室宗亲中,另立明帝的侄子三岁的元钊为帝。

    虽说胡太后这一举动短暂的平复了朝臣的心,可这一切都再也不能使处于风雨漂泊中的北魏王朝安然的运行下去。

    “此之谓天助吾呼!”尔朱荣放下书信,仰天而喜。“京都那边传来消息,京都已乱,胡后逆天而行,鸠杀亲子,以帝女狸猫换太子欲盖弥彰,以引京都内外,人心惶惶,此之谓天助于吾呼!”

    “恳请将军为天下人,出兵,外定朝纲,内清奸臣。”说着,慕容邵宗率先跪下,紧接着,屋内众将领彼此相顾一望,纷纷跪地大喊曰:

    “恳请大将军出兵”

    “恳请大将军出兵”

    “恳请大将军出兵”

    将领众人纷纷言曰出兵,士气振奋,声如破竹。有直捣黄龙之事态,尔朱荣振奋的拍了下案板,大声回答道

    “出兵”

    出兵一句传出,很快父亲尔朱荣连夜八百里快急将一封书信传给了远在洛阳的堂叔尔朱世隆,和分别驻守在各个地方重道的将领。

    当晚,约三更的时候,院内烽火通明,父亲诸将都已经整装待发,院内女眷一一被聚在客厅中央,尔朱荣对府内女眷一一环扫之后,对着站在朝门方向的我略有所述的看了眼,便朝着院外大喊一声出兵。话毕,他暗红色的斗篷在他银色的铁甲下,显得格外的耀眼闪烁。

    “父亲”尔朱嫣望着他远远离去的背影,正如开场时的那一幕,对于战争,是不幸者的哀鸣,是幸运者的乐章。然而这些都不能从主到客的评价,历史的趋向,我们无法预测,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这乱世红尘中,努力的活着。

    起义的步伐还未传至洛阳,尔朱荣便已经做了全方面的打算。那夜,夜空从未有过的皎洁明亮。或许是因为前半夜下过雨的缘故,所以天空寂静的渗人。从晋阳过来,尔朱荣一路上都是十分小心翼翼的,尽管和朝廷叫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可是他从来没有一刻的放松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