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教训朱高煦-《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3)页

    本来他的这个位置,按照宗法就不是什么第一人选,这里面的问题就不小。

    而且看朱元璋的意思,恐怕还是要改革,那朱允炆这个孩子真的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弄不好就是人亡政息!

    就像后世雍正大搞改革,官绅一体化纳粮什么的,可是等到他儿子乾隆上台后,手起刀落,很多东西全都又改了回去。

    不说别的,就说能不能把朱允炆教导成朱高煦这个程度,何秋都没有一点信心。

    朱高煦和朱高炽本来资质就挺好的,然后有被何秋拉着到知行书院过集体生活,书院里有不少平民子弟,他们平日里就能知道不少民间疾苦。

    何况书院还开设的有社会实践,有时候帮农民种地收粮食,有时候就是帮着何秋做一些杂务,这些都确确实实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动手能力。

    可是朱允炆有这个条件吗?

    只看今天朱元璋对他的疼爱,就知道了。

    朱元璋是不可能把朱允炆撒到民间体验生活的,说到底还是一个‘长于妇人之手’的孩子罢了。

    就这种情况,何秋教他再多知识有什么用?

    不懂民情,不会体恤百姓,是绝对看不懂朱元璋的改革措施的,而他的身边又多得是儒臣,这群人说穿了都是既得利益者。

    能够背叛自己阶级,站在朱元璋的改革这边的人不少,可是在东宫的,恐怕就没几个了。

    这和朱标又完全不同了。

    朱标自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出生,小时候还是战乱,生活虽然不错,可身边的下人们规矩也没皇宫的重,有些事耳濡目染之下,也能理解。

    何况有马皇后亲自教导,心性仁厚,对百姓也确实很好。

    成年了,又经常出去巡视,帮着朱元璋做了不少安置百姓的工作,也能说得上亲入民间了。

    这些条件都是现在的朱允炆所不具备的,若是朱元璋能够下狠心,把朱允炆打磨一番,倒也不是没有希望。

    不过一来朱元璋已经老了,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二来朱标的死让朱元璋对他留下的儿子充满了疼爱,只怕是下不了狠心了。

    隔代亲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