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不以臣卑鄙,如此栽培,臣定然全力以赴,监察四方,为大明的千秋万代保驾护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着何秋这样不伦不类的拜谢词,朱元璋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伸手把何秋从地上拉起来。 “朕也知道,这样的事交给你做有些难为人,锦衣卫的活向来就是个容易得罪人的,还是要辛苦你了。” 何秋虽然心中忐忑,但也不能在朱元璋面前露怯,咬牙说道。 “臣必然竭尽全力!” 朱元璋拍了拍何秋的肩膀说道。 “好好干,朕在京城等着你的好消息!” “遵旨!” 何秋迈着大步,走出了宫门,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朱元璋脸上带着些冷笑。 “不要以为朕老了,就敢出来炸刺,朕也不是没有帮手!” 朱元璋固然是一名精明强干的皇帝,可是他现在已老,权力就会重新找到一个合适的核心,本来会是朱标,而且朱标也正合适。 可如今,太子暴毙,朱允炆担不起大明权利中心的责任,朱元璋手中的权力不可避免的流出一部分,到了臣子们手中。 这本来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朱元璋已经在竭尽全力培养朱允炆了,可结果还是有些让他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才短短不过数月,这些文臣们就有了些别样的心思,这点朝堂上的破事,何秋自然是不知道的。 但是朱元璋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手底下的这些官员开始有些不听话了,要是放在以往,哪会有人敢这么直接的把太孙的舅舅给告了。 别说是在改革,特事特办,更别说什么告发吕平的人是一心为国,这背后肯定是有什么利益关系的。 只是朱元璋现在有些看不清了,清洗锦衣卫之后,朱元璋连京城里有些事都渐渐看不清了,这和当初大小事宜尽在朱元璋掌握的时候相差太大了! 朱元璋也明白,这不仅是因为自己精力下降,耳目废掉部分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人心思动,很多人不愿意让朱元璋知道那么多了。 要是换在之前,朱元璋肯定会再杀上一批,可现在朱元璋自己也有些厌倦了。 这么多人就等着他死,迎来太孙朱允炆的时代,或者说叫文臣时代,这不是朱元璋一人就能轻易阻挡的。 朱元璋虽然不好和这样的潮流硬刚,但是挑个人帮着他渡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把权力稳步交接到朱允炆手里,还是能做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