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辽西苦寒-《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3)页

    这片地方虽然可以用来放牧,但明显用于耕种的收益更大!

    只是辽河平原和漠南草原一直挨在一起,若是在这个地方耕种,朱元璋也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

    万一大明正在这里垦殖,蒙古人反叛了,凭借着骑兵来去如风的特性,恐怕大明的垦殖结果会全部落到蒙古人的手上啊。

    另外则是因为辽河一带实在太冷了,冷到几乎没有百姓愿意主动选择前往辽东辽西。

    就是之前的大宁,冬天都极为寒冷,移民过去屯垦的人,还都是朝廷半强迫式的押送过去的。

    如今的大明流民很少,国朝之初大都是这样,十室九空,也跟不缺地中。

    自然沦为佃户的百姓就少了很多,愿意背井离乡的,也多为黄河一带,时常被黄河水淹的人们。

    朱元璋心中稍稍有些愧疚,黄河的问题已经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可之前朝廷手中没钱,只能一直视而不见。

    如今朝廷有了钱,第一个维护、修建的还是淮河水系的河道,谁让安徽这边是朱元璋的起家之地呢?

    出于这种政治考量,朱元璋只能再次将黄河沿岸的百姓们的需求延后,使用移民实边的手段,尽量减轻百姓们的苦难。

    可是这次走到了辽西,朱元璋又发现,即便是将黄河沿岸的百姓迁移到辽西,他们也没落到太多的好处,只能保持自己不被饿死,但还有被冻死的威胁。

    朱元璋心中一软,下令免除辽西各地三年的税赋,其实这也是皇帝出巡的应有之意。

    只是之前的北平、遵化等地,无一不是比较富裕的地方,朱元璋的免税的力度较小,只是免了一年的。

    不要看辽西现代比较发达,就想当然的认为这里也是相当值得开垦的土地。

    如今的辽西,大片的黑土地,在霜冻期硬的像石头一样,靠人力开垦土地十分艰难,要不是因为这样,百姓们也不会勉强落个温饱,毕竟东北可是地广人稀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