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样的思想和商鞅、韩非子的思想几乎不谋而合,深刻的影响了后世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 而正是因为此,何秋才觉得自己这本书如果写成,绝对不亚于《管子》。 可是何秋使足了力气,也很难讲后世的一些经济学术语,转化成简炼的文言。 比如经济学中常提的自然人、法人、理性人等等概念,若是换成文言,可能要把人绕晕,至少何秋是没那个水平,把这些东西换成文言还能给人掰扯清楚的。 咬了咬自己的笔杆,何秋最后还是自暴自弃了,索性就把这本《国富论》纯用白话文解释妥了。 何秋的这本《国富论》,既有亚当斯密的一些思想,但更多的还是用的马恩的一些想法。 毕竟前世的时候,何秋受马恩熏陶了那么久,而且在大明,他手上只有一本《资本论》,可没有《国富论》。 说到底,这本《国富论》也是想蹭蹭荀子的光,谁让荀子有篇文章叫《国富》呢? 再次认真校对了自己的这篇文稿,何秋直接将稿件交给大明内务府的印刷机构,由他们遣专人印刷。 如今大明的印刷行业,也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这一点说起来和何秋折腾出来的《红楼梦》这些书,还有些关系。 本来何秋虽然弄出来了蜡印机,可蜡印机印刷出来的东西,质量不好,用来传递公文还行,印刷书籍,就有些简陋了。 但又因为书籍出版业和小说行业的火爆,有大批商贾和富家子弟往印刷术里砸钱,直接弄出来了价格昂贵的铜版印刷术。 一套完备的铜版活字,价格将近几十万贯,这就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了。 目前为止,也只有朝廷的内务府、还有大明的两家大书商手里有这样完备的铜活字。 何秋作为朱棣的女婿,他想要印书,自然而然的,就找上了内务府。 这里面的人也不敢怠慢何秋,谁让何秋是皇亲国戚呢? 收到了何秋的文稿,这群人连夜安排人挑拣活字,在这里印上了,紧赶慢赶,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将三百本新出炉的《国富论》送到了何秋的府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