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是夜,一名太监经禀报后匆匆走进东宫。 “启奏太子,倭国使臣渡边新太郎有信送至。” 杨恒接过信件,挥手示意太监退下。 拆开火漆,杨恒将信件取出,费力的看着渡边新太郎那蹩脚的汉字,片刻后眉头一皱。 “这渡边新太郎想去岭南看看,却被父皇驳回,其中莫非有着什么隐情?”杨恒眸光明灭不定,思索起来。 一番思索之后,他恍然回神。 明白了父皇为何会驳回倭国使臣的请求。 按理说,到了这一步,杨恒便无需再考虑是否替这群倭国人出面上奏,但随即他的目光落在信件的最后一行。 “外臣深知殿下与楚王不和,如今楚王在岭南贤名远播,连大兴城百官都已知晓,恐对殿下产生威胁,此番外臣前往岭南,必会想方设法获得岭南诸多工艺,再与太子合作开设工坊,打击楚王威名,所得之利七三分成,太子得七,外臣得三。” 杨恒脸上闪过挣扎之色,片刻后恢复平静,将信件置于烛火之上。 随着火光燃起,信件灰飞烟灭。 …… 翌日朝会。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启奏父皇,儿臣有本要奏。”太子杨恒出班上奏。 杨仪一愣,但还是准奏。 杨恒奏道:“父皇,倭国自我大隋建立以来,便遣使臣来我大隋上贡,以臣之礼侍我朝,他们向来仰慕我天朝文化,一百五十余年来,遣隋使从不间断。” “如今,他们仰慕三弟楚王贤名,想要前往岭南学习玻璃制造工艺,此举有助于我大隋威加海外,望父皇批准。” 杨恒说的声情并茂。 杨恒说完,太子党纷纷附议。 杨仪听着满朝近一半的大臣都在附议,表面无动于衷,内心却冰冷至极。 难道太子看不出来倭国人打的什么主意吗?就算太子看不出来,黄德难道也看不出来吗? 此时下方众臣之中,黄德脸色大变。 他只是片刻之间便想到了倭国人的用意。 玻璃工艺哪里不能学,为何要去岭南? 这里面很明显有其他用意。 而太子竟然没有与他商量,反倒擅作主张,上奏此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