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沈抿着嘴看向张扬: “安娜说最好是公元前的,公元后的,已经发掘出来太多了,没有什么价值。” 德国古代的青铜器能造吗? 这个问题,还真把张扬给问住了。 他伸手把平板拿了起来,仔细看那张现场的返图。 图片上面的青铜剑锃光瓦亮的,明显是石膏倒模,电镀铜绿。 进货价在100块左右。 当然,如果运到欧洲的话,光运费都不止这点。 估计能卖个100欧? 自然条件下,要形成这样完整的绿漆古,对墓葬的环境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整个华夏,这么多年考古发现的文物里,绿漆古的青铜器都屈指可数。 看得出来,安娜家里的考古队,明显没有发掘这类绿漆古的经验,挖坑的地方就不对。 应该找个沼泽地,整个“水坑”啊。 如果只要求是照片里的这种水平的话,沈依依就能做。 但要更贴近实际的话…… 张扬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青铜器相关的知识,真没有德国的。 是系统没有海外古董相关的吗? 不对啊,张扬记得,自己搜到过西方近代油画的仿制能力。 有可能是自己打开的姿势不对? “师妹,你帮我问问她,具体要什么朝代的,铸造青铜器的是什么国家?” 张扬没记错的话,公元前,德国那块儿还是“蛮夷”。 无论是凯尔特人,还是日耳曼人,在当时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眼里,都是“北方的蛮子”。 “我问问。” “……” “师兄,安娜她也不知道。 她说她妈妈的要求很简单: 首先要比咱们三星堆的青铜器,早个几十上百年的样子; 然后铸造工艺还要比三星堆的先进。” “我去,她还真是什么都往外说啊!” 张扬感觉这个德国妹子,坦诚得让人害怕。 甚至连小沈这样粗枝大叶的人,说完以后都觉得不太对。 她小声的问张扬: “咱们要是接了这种生意,是不是就成罕见了啊?” “明显他们是想在历史底蕴上压我们一头啊……” “压一头?” 张扬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良渚文化在那儿摆着呢,他们拿什么压?” “再说了,你真当我仿制的东西,能比拟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这些啊?” “好像也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