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话刚说一半,他看到李儒正和蔡邕交谈,想到今日安排,和传令使禀报,他才有此一问。 “回明公,他正是您梦寐以求的蔡侍御史!”李儒道。 “邕拜见董司空,承蒙董公抬举,添为侍御史,愿为董公效力!” 蔡邕连忙,长揖一礼道。 “快快请起。” 董卓扶起蔡邕后,他郑重向蔡邕行了一礼,一脸真挚道: “伯喈,这么多载,让伯喈此等大才,流落民间饱受疾苦,实属屈才,汝受苦了。” “董公使不得,使不得!伯喈受不起呐。” 蔡邕受宠若惊,他连忙伸手搀扶,却搀扶不起,孔武健壮的董卓来。 他心中特别感动,他只觉得这些年,受到那么多苦,被董公这番礼遇,全都值了。 董卓向蔡邕深深作揖后,缓缓起身。 他一双浓眉大眼,特别明亮有神的看着蔡邕,他大手拍拍胸脯,斩钉截铁,信誓旦旦道: “卓不才,愿为如伯喈一般,蒙冤受辱的良臣名士们,寻一条出路。 朝堂之上,有卓在一日,尔等就有施展抱负才华的一日!” 正如董卓今日之言,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也确实按照今日承诺一般,坚定的做下去了。 “多谢董公,邕必不负董公也,在此邕先行代他们,谢过董公大恩大德!” 蔡邕热泪盈眶,无比激动,拜了又拜。 他如何不知道董卓之意? 董卓意思显然是,要给受到党锢之争的士人们洗刷冤屈。 他也乐意见到昔日饱受迫害的士人,能施展才华抱负,朝堂之上,这样学识之才越多越好。 大汉才能越发鼎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他等这一天,等了很多年,很多年,他迫切希望董卓能做到! 这一刻,蔡邕萌生了士为知己者死,他却不知道,历史上他做到了这点。 “好好好,此事不急,稍后再议,文优,设宴为伯喈接风洗尘。” 董卓抚掌大笑,连连道好,再次挽着蔡邕手拍了拍,向李儒吩咐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