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他看到几日未见的蔡琰也在,她坐在蔡邕身边一旁,单设了一席。 他看着蔡琰低着头,俏脸红红润润,竖着小耳朵静静的听谈话的模样,端是美丽动人。 听到他到来,蔡琰抬起头,一双美目看向过来,韩茂笑了笑,他向蔡琰眨了眨眼。 而后韩茂就清晰看到,蔡琰白了他一眼,低下头,脖子都粉粉红红的,显然在这样场合,她羞涩了。 韩茂笑了笑,他之所以意外,就是因为实际上家有客在,按理说女子一般非必要,不同席的。 但,有时候,韩茂又不得不佩服,老祖宗智慧,他们订的规矩,自己破解之法倒多。 就像一句话,在老祖宗的解释里,有很多种说法:像福无双至和双喜临门等等,太多类似的情况了。 固然,一般场合不能,但家宴可以见,像现在可以说家宴,也可以说不是。 那么,拘于礼法,不教旁人说闲话,不妨单独为蔡琰设一席,就不算男女同席。 还有历史上逐渐演变出来的,男女方婚前不能见面,实乃双方父母出于某些原因某种目的,而让男女方结合。 就是怕男女提前见面后,嫌弃彼此,而不愿结婚,甚至后晋北齐演变出了一种红盖头,来遮住女方脸。 很多男女双方结婚,洞房花烛夜,接红盖头前,就跟买彩票,搏运气。 而汉代不同,汉代还没有流行红盖头,也没有洞房花烛夜一说。 很多礼法,在韩茂记忆里,这个儒家牛人添加,那个儒家牛人增改,乃至越发展越歪。 有甚者,出现了存天理灭人欲,还需要王阳明的《心学》,来重新拾起做人的本能。 这在韩茂看来就是悲哀,他既然来的这个世上,绝对不会让类似的惨剧发生!!! 眼下,汉代的女子,甚至比他记忆里文献中记载,更自由一些。 不说旁的,若是夫家不好,不想和丈夫过了,可以离异改嫁的,夫亡,女子守寡后,可以再嫁, 就像前不久见到的曹操,他和丁夫人离异一样,只不过碍于曹操的权势,丁家不敢改嫁,也没有人敢娶而已。 如周代秦代成婚肃穆,而到了汉代大为不同,开始有了喜庆闹房的一些陋习了。 说到底,都是生而为人,老祖宗礼法因人而定,为人服务,也是时时刻刻为人改变。 不是陈规墨矩,也不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提到这一点,韩茂不得不说,汉代的大儒在思想境界上。 他们还有遗留着战国先秦时百家齐放的古风,在这方面他们强上后世之儒无数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