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到这儿,他话语一顿。姜安饶一见,心说,通常这个时候就要来一句但是,只是了吧? “天下一家,四海一统,这一点也深得我心。”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我以为此乃大势所趋。”姜安饶道。 果然,那头荀子点头,表示同意这句,但顿了顿之后道: “只是,《新墨经》荀某通读后,已然发现巨子意在强调:华夏一家的概念,同时又提及天下大同。然我观全书,未曾提及礼乐一事。 昔日《墨经》便有非乐一说,今我观《新墨经》未有提及,不知是否同旧时墨子一般,也认为‘世之相争斗也,其故有二。一则以物力不足供所求,于是以饮食之微,致有攘夺之事。’是以认为礼乐无用? 荀某认为,天下大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免也,圣人之所乐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礼乐之事,不当非也。 巨子以为呢?” 大齐和中和是指社会和谐,风俗淳厚,荀子这意思是这都是音乐的感化作用,就不该禁止礼乐。 果然说起圣人论来了。 等他讲完,姜安饶才道: “礼乐者,善民心,但民心善,并非只为礼乐之功,礼乐使民和睦,然民和睦,也绝非仅是礼乐使之然也。 我明白荀子所言,礼乐或可为生存之调剂,但不可宣扬太过。 墨子昔年提倡‘节用’‘非乐’,意在保百姓少受困苦,免百姓多受盘剥。墨子没错。 荀子所言,礼乐娱人,娱己,陶冶情操,性情,荀子你也没错。 只是,凡事皆该有度! 抛开度谈弊益,皆为无意义之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