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上朝-《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高产水稻的稻种出来了,虽说产量不低,但相对于京城周边的稻田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更不用说全国的稻田了。

    “皇上会答应吗?”杜锦宁问道。

    “如果风调雨顺,八千石想来没问题。”杜锦宁道。

    “杜大人此法甚是高明,臣觉得可行。”户部尚书陈大人立刻道。

    以前她都是单打独斗,现在不用她说话,就有人替她出手教训别人,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杜锦宁今天穿的就是三品男装官服,梳的男子发髻,打扮成她原先男装的模样。开始大家还没注意。等杜锦宁进了大殿,站到吴证身后时,大家才跟发现新大陆似的,一个人瞪大了眼睛。有一个性子特别耿直的,指着杜锦宁差点叫了出来。

    赵晤尤嫌不够,问道:“四千石,这仅仅是早稻的产量吧?加上晚稻,这五百亩田地的粮食产量岂不是能达到八千石?”

    “臣附议。”

    所以杜锦宁此时离京,是最好的选择。

    “时间赶不上,只能明天春天才能扩大了。”杜锦宁把昨天跟贵妇们解释的理由又说了一遍。

    大家都惊呼出声。

    晚稻要比高稻产量要高,所以这个产量杜锦宁还是有把握的。

    “我已经把蒋二夫人有意接近龚氏的证据交给安庆郡王了。”齐慕远道。

    在杜锦宁每日在庄子上忙碌的当口,赵晤已让人把银票和身份证弄出来了,并用了四个月完成了第一代身份证的发放。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后,整个大宋放开了路引。

    杜锦宁又问:“今天我跟龚氏发生口角后,蒋家二夫人可有跟她说过什么?”

    庆安郡王本来就夹着尾巴做人,生怕成为被清算的对象。今天的事发生后,他自然深恨龚氏。一旦他得知龚氏是被蒋家当了枪使,他绝对要跟蒋家不死不休。

    齐慕远低下头来,亲了她一口,嘴角勾起:“也好。”

    让他们两家狗咬狗,一嘴毛,也很不错。

    ……

    大家甚是可惜。正想问她如何才能拿到稻种,就听太监高喝一声,赵晤从里面走了出来。大家赶紧噤了声。

    “可不是。”杜锦宁还没回答,吴证就把话抢了去,“没看吴某前段时间也没时间上朝吗?今儿个跟杜大人一块儿站在这里,自然是早稻收割完了。”

    杜锦宁升官是跟坐了飞机一般快,直接从从六品“嗖”地一下窜到了正三品;按步就班的齐慕远升官也不慢。

    齐文聪虽是个闲职,却也是正三品官。齐伯昆是正一品,杜锦宁是正三品,齐慕远是从四品,一家四口都站在朝堂上,实在不合朝庭的用官准则。

    想想那堆得跟小山似的粮食,每个官员都觉得,大宋恐怕再没有饿殍了。

    夫妻俩出门上了马车,在车上干吃了两块点心垫肚子,就已到皇宫了。茶水是不敢喝的,怕上朝的时候出状况。

    “哈哈,好主意,甚得我心。”杜锦宁伸手揉了揉他的脸颊,“你咋这么聪明呢。”

    杜锦宁赶紧出列:“湿稻谷在除去水份重量后,平圴亩产八石。五百亩田地共产稻谷四千石。”

    第二日,杜锦宁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后穿上了朝服。

    杜锦宁结束失踪状态时,齐慕远就因为在清除世家的过程中立了功,直接升到了正五品,有了上朝的资格;前段时间他查了一个案子立了功,正好大理寺有人致仕,他的上司往前挪了一个位置,赵晤愣是扛住了朝臣的反对,把齐慕远提了上来,让他成了从四品官,也就只比杜锦宁低两级。

    饶是原先就知道亩产八石,现在听到五百亩田地产粮四千石,大家仍然感觉十分震撼。

    三卿六部,以齐慕远的资历和在赵晤面前的地位,占个三卿之位是妥妥没问题的。当时之所以做了吏部尚书,是因为他要为赵晤牢牢把持着分派官员的权利。这么个要紧的位置一旦让世家人占了,赵晤想要调派安置官员,都要受到掣肘,做皇帝做到连任谁做什么官都没办法自主,一辈子就只能是个傀儡了。

    杜锦宁“噗嗤”一声笑了起来,拍了拍齐慕远结实的胸膛:“小齐啊,你这话要是传出去,会被人打死的。”

    杜锦宁对大宋太重要了,她要出远门,就算齐慕远不说,赵晤也要派他保护杜锦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