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上朝-《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他的声音还没落下,赵晤抬手止住了准备出列的大臣,看向杜锦宁:“杜爱卿,高产水稻的产量可出来了?”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
“呵。”杜锦宁冷笑了一声,“这蒋家家主有多想不通,偏在这时候来招惹我。你将蒋家的事禀报皇上吧,皇上肯定开心,这可有借口把蒋家在远航上占的份子给削减到最小了。”
杜锦宁的嘴角往上一勾:“那这两家算是半斤八两,一丘之貉。”
进了宫,一路往里走。
杜锦宁倒是一派神情自若,拱手跟相熟的人打招呼:“吴大人,早啊。陈大人,您早……”
她仰着脸看向齐慕远:“等禾苗插下去后,我打算回桂省一趟。伯祖父年纪大了,身体不大好,我想回去看看他。”
赵晤以为杜锦宁会马上上奏折将修路的提议说出来,却不想杜锦宁说完这句话,行了一礼,就退了回去。
反正稻种的收益她一文钱不要,都交由户部专款专用,那么稻种售卖之事,自然由户部去头痛了。买到稻种的人,自然会感激她;买不到也别怨恨,这可跟杜锦宁无关。
“哈哈,杜大人早。”户部尚书陈大人就像不知道她要来上朝似的,笑呵呵地回了个礼,问道,“杜大人这是高产水稻收割完毕,有空上朝了?”
齐伯昆的位置要变动,完全在杜锦宁的意料之中。
齐慕远摇摇头:“那倒没有。”
这么一句话,就解释了为什么杜锦宁原先没有上朝、今天又站在这里的原因。
“你也别打着探亲的幌子。”齐慕远道,“稻种卖出去后不是要修水利吗?你是桂省人,现在出息了自然要回馈乡邻,就把这次的收益拿到桂省去修个水库什么的吧。你是大司农,修水利本是你份内之事,你亲自去看看,别人只能说你敬业。”
“我这一上朝,祖父的压力才大呢。”杜锦宁叹道,“以后,我还是少上朝吧。下次皇上要提拔你,你也推辞一下,别升得太快,让祖父有压力。”
杜锦宁不由笑了起来,凑过去在齐慕远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做得好。”
“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呢。祖父跟我说了,近期他的位置要动一动,父亲要外放。”齐慕远道。
“四千石。”杜锦宁道。数目一会儿就要上报,没什么不能说的。
要不是杜锦宁忽然做了大司农,齐慕远官职太低又配不上杜锦宁,赵晤还想让齐伯昆在那个位置上坐下去呢。用谁都不如用齐伯昆让他放心。
古代重桑农,皇帝都要装模作样去田里锄两下以示重视,官员们再不通庶务,也知道五百亩田地大概能产多少粮食。以一亩二石的产量算,双季稻,五百亩就是二千石粮食。
“杜大人,你那五百亩田地,一共收割了多少石稻谷?”
“好了,不说他们了。”杜锦宁靠在他怀里,心里甜蜜蜜的。
“天下无饥”,从古到今所有人的梦想竟然在他们所在的时代实现了,大家都振奋得不能自已。
“臣附议。”
知道赵晤对杜锦宁的看重,也担心齐伯昆和齐慕远的报复,他们不敢自己上阵,便利用了因为姐姐被砍头对杜锦宁同样怀着恨意的安庆郡王妃龚氏。
跟两人同一届的关嘉泽、方少华等人因为在三年期满后考评上优,才从正七品升到从六品。而更多的人,还在原地踏步。
大殿里顿时一片吸气声。
还没等几个老臣站出来支持杜锦宁呢,哗啦啦就有一堆人站出来附议。
开玩笑,这种事又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在朝堂上支持了杜大人,起码买稻种的时候好歹能卖个面子吧?此时不附议,更待何时?
洪华忠几人傻了眼,赶紧出列附议。否则,他们就成了异类了。
圣诞节快乐!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