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百官朝会,董卓废帝-《三国:从我被蔡文姬救回家开始》


    第(1/3)页

    昭宁元年(189年)。

    八月三十日,卯时初刻。

    韩馥和蔡邕出了官舍,一路遇到不少官员,互相稽首示意,一同结伴向嘉德殿而去。

    雒阳南宫嘉德殿宫门前,数百宫前侍卫,在宫门两侧小门,披甲持器,保持威仪。

    大宫门前,文武百官,文左武右。

    按秩比高低不同的顺序,排成三文、三武,一行六列,提前候着。

    蔡邕侍御史,秩六百石,相对比较靠后的位置,前面黑压压都是官。

    而韩馥虽是秩千石,但他地位高,他这三独坐不是假的,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在朝会上单独的专席,故排位比较靠前。

    只不过,令韩馥比较奇怪,和他同为三独坐的司隶校尉袁绍,一直不见踪影。

    待他小声问了一嘴,才知道袁绍昨日悬节弃官了。

    而后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不再说话,百官们静静的候着,等待宫门开启。

    约莫卯时三刻。

    司空董卓搀扶着太傅袁隗缓缓而来。

    百官纷纷作揖让道,让出一条大道,董卓扶着袁隗走在百官中间。

    他们就是当朝之上,威高权重的两大官。

    按说太傅是虚职,不如大司马,亦不如大将军,虽在三公之上也位列上公。

    但不像三公司空,太傅不掌实权,可放眼看去,这百官之中,满朝文武,大多出自袁氏门生故吏之中。

    就连司空董卓,他也是太傅袁隗一手起复,提拔起来的,也是袁氏故吏。

    二人缓缓来到宫门前,袁隗首位,董卓仅次之。

    卯正,“铛铛铛~”随着一声声铜钟,敲响声音传来。

    嘉德殿宫门打开,百官们在袁隗和董卓领着下,有序快步进入。

    数百殿前侍卫,持旗交叉而过,百官小快步到此,而后在侍卫交叉过的空地,纷纷俯身,脱鞋子。

    汉代跪坐的姿势,在朝堂上议政,必须脱鞋。

    入朝不趋,可以不用小快步,慢慢走。

    剑履上殿,就是说不用如一般大臣殿前脱鞋子,还有小坐具可坐。

    至于,赞名不拜,赞礼的人,不能直呼其名,而是尊称其官职。
    第(1/3)页